专利侵权诉讼或深度影响中国光伏头部企业
继3月5日,韩国光伏组件制造商HanwhaQ-Cells(下称“韩华新能源”)宣称,其已先后在美国、德国,针对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发起有关“嫌侵犯专利权”的诉讼后,3月13日,韩华新能源又如法炮制,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向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声称两家竞争对手使用其专利太阳能电池钝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性能。
对于这一控诉,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都第一时间作出了官方回应,其中,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公司认为这些诉讼缺乏技术或法律依据。因此,晶科能源反对韩华的指控;隆基股份方面则表示,从技术上看,目前隆基产品与涉案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法并不一致(专利采用的是ALD技术,隆基采用的PECVD技术)。
3月15日,《证券日报》记者分别致电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双方均表示,就诉讼一事,暂不接受采访。
不过,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韩华诉讼案或许不像人们想象那么简单。“首先,韩华先后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发起诉讼,全面堵截,显然有备而来;同时,借势中美贸易摩擦,韩华在美国发起的337调查具有立案便利、调查迅速等特点。例如,一般情况下,法院的专利诉讼是337调查所需时间的两倍以上。最关键的是,如果337调查最终采用了普遍排除令,将会不区分来源地,禁止这一类产品进入美国。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殃及整个中国光伏产业。”
PERC技术是目前
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高效技术
根据公开信息,此番韩华分别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起诉晶科能源和RECGroup;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起诉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RECGroup;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起诉晶科能源、隆基股份。
韩华所指,被晶科能源、隆基股份、RECGroup侵权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钝化技术称作PERC。
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从产业技术上来说,PERC技术可以看作是在原有单、多晶普通光伏电池生产线基础上的技术升级。这一技术可显著提升电池产品的性能,而在叠加半片、叠片等组件技术后,能大幅提升产品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此前,曾有相关机构统计,全球PERC产能在2019年有望超过100GW。而如果实现这一增速,则远超过此前多家机构的预测,与之呼应,2016年底,全球PERC产能约为15GW;2017年底,全球PERC产能达34.81GW,在建产能32.89GW;预计2019年底,PERC产能将达到90GW,而业内预期2019年-2021年,PERC产能仍将高速增加。
“除了其可大幅提升产品效率外,这一技术产业化如此迅速,还由于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生产设备,通过有限的工艺环节及配套设备的增加和改进来显著提升电池产品的性能。”上述业内人士称,“总体来看,PERC技术是目前最成熟、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高效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N型PERT或HJT电池的产能尚未大规模建立起来之前,PERC在电池组件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是
P型单晶PERC组件佼佼者
业界公认,P型单晶PERC组件自从2015年大规模进入市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是目前规模扩张最快和出货最多的电池技术,也是光伏组件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产品方向。
而韩华此番起诉的目标——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恰恰就是这一产品方向的佼佼者。
近两年,中国光伏电池与组件技术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仅2018年,隆基股份便五次突破世界纪录。而从专利涉及的PERC电池技术来说,隆基与晶科两家企业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八次交叠刷新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最新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为隆基股份在2019年1月16日创下的24.06%。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纪录都是用可量产技术实现的,不是实验室理论环境的产物,很可能在2年之内实现量产。
除了技术竞争力上的领先,晶科能源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组件供应商,2018年出货更是超过11GW,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市场表现亮眼,尤其美国,已成为主要的海外市场之一。隆基股份则是全球最大的单晶产品供应商,旗下单晶硅片与单晶组件无论产能规模与出货都位列全球第一位。据了解,在安徽滁州5GW项目投产之后,隆基有望达到13GW组件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组件生产商。加上隆基旗下所有产线均已切换成PERC技术,所以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ERC产品供应商。
韩华新能源面临空前竞争压力
两大中国企业是重要对手?
2007年-2010年,Q-Cells一度是全球第一第二的光伏电池生产商,自2012年破产后部分资产被韩华solar收购,2015年与韩华之前收购的Solarone合并,正式成立韩华Q-Cells(韩华新能源)。
根据公开信息,2013年之后,韩华一直稳定处于全球光伏组件企业第4或第5位,到2018年略有下滑,位列第6。
事实上,韩华正在面临竞争压力的上升,尤其是来自于中国光伏的压力。
2018年,中国光伏遭遇“531”新政后,以晶科、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了海外市场扩张力度。而几乎与此同步,韩华新能源在美国佐治亚州道尔顿的1.7GW组件制造厂于近期投入运营。
具体到美国市场,尽管韩华方面曾公开表示,美国是其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公司正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从2018年美国装机与产品供应情况看来,美国公司FirstSolar为美国市场最大的供应商,韩华位列第二。排在第三位的便是此次专利涉案的晶科,美国是晶科海外重要的市场之一,这与韩华是极度相似的。
而从数据显示来看,另一家隆基是2018年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企业,按照2019年海外市场60%的目标,隆基在美国还将会有巨大突破。而这一切无疑都令韩华新能源面临着非常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针对其在美国投建的1.7GW组件产能而言。
若调查最终采用普遍排除令
将殃及整个产业
韩华新能源首席执行官HeeCheulKim此前曾经表示:“我们将积极捍卫我们的技术免受侵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在德国、澳大利亚发起的诉讼,韩华新能源在美国申请的是“337调查”,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此番,如果美国ITC通过开展337调查,认定晶科和隆基侵权成立,将采取制裁措施,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
2018年,中美关系巨变,贸易摩擦频频,知识产权成为两国争议的焦点。
在2001年-2018年的过去十八年中,中国企业涉诉美国337调查产品多种多样,华为、想等中国知名企业都曾被卷入了337调查。而在这些涉案调查中,中国企业涉案绝大多数的案由是专利侵权,特别是2018年,专利侵权成为中国企业涉案的唯一案由。
在业界看来,从2010年的“双反”开始,到近期的201调查到301调查,太阳能光伏一直就是中美贸易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这种政治形势下,韩国企业韩华借助政治局势的变动,除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制约,最重要的是达到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
不过,对此,隆基股份曾经在其就此事的官方回应中表示,根据媒体信息初步分析显示,韩华新能源诉讼使用的专利是通过从其他研究机构经多次转移购买所得,只拥有部分专利权的与其他公司共有的专利。同时,该专利族至少已经在欧洲被其他人发起专利无效,专利权稳定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实际上,受201调查影响,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光伏组件直接出口仅314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90%以上。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337调查最终采用了普遍排除令,将会不区分来源地,禁止这一类产品进入美国;同时不仅针对申请书所列产品,而是所有符合产品描述的产品,波及整类PERC产品。综合看来,韩华针对晶科和隆基的控诉可能不仅仅只是针对这两家企业。如果按照其逻辑达到禁止目的,纷纷上马PERC产能的中国光伏企业如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等均不能幸免,最严重将会波及到整个中国光伏产业。
业界人士甚至认为,韩华此举是与中国光伏产业为敌。不过,与此同时,韩华恐怕很难放弃中国市场。
据了解,截止2018年底,韩华在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各2.5GW,占其整体产能的20%-30%。其目前在华的员工也在其总员工数量里占比相当大。而从市场出货情况来看,2018年韩华中国工厂的平均开工率达90%左右,全年产量约为2.25GW。同时,根据相关机构测算,韩华在2018年给中国光伏市场供应了超过800MW光伏组件。
此外,韩华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也并不仅限于光伏产品,还包括材料、化工等,公司旗下三大板块包括研发、制造、市场等在中国都有布局。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