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贸易预警 >> 行业动态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制备新颖超薄二维材料
详细内容

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制备新颖超薄二维材料

时间:2019-06-12  【转载】   来自于:新华网 

近日,南京大学聂越峰教授课题组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对非层状结构的氧化物钙钛矿材料进行单原子层精度的生长与转移,结合王鹏教授课题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分析,成功制备出基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的新颖二维材料。由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该成果开启了一扇通往具有丰富强关联二维量子现象的大门。北京时间6月6日,该成果以《单层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晶体膜的实现》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项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据研究团队带头人潘晓晴教授介绍,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各类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由于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信息传输和能源存储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已知二维材料,无论是机械剥离还是人工生长,都依赖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特性及原子层间的弱键合作用;尽管非层状结构的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由于电子的强关联效应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丰富多彩的量子现象,其原子层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的制备仍然是有待攻克重大难题。

据潘晓晴解释,聂越峰教授课题组采用了一种叫分子束外延的薄膜生长技术来制备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通过改进原位监控技术与采用高精度的逐层生长方法,成功实现了超薄氧化物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转移的突破,获得原子层厚度的高质量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

据聂越峰介绍,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形式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在石墨烯等传统二维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相对自由,不太受其他电子的影响;而在很多氧化物钙钛矿材料中,电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电子间的强关联作用促成了包括高温超导在内的各种新奇的量子态。实现钙钛矿二维材料,在二维体系中加入这种电子间的强关联作用,有望获得更丰富而有趣的强关联二维量子现象及应用。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王鹏教授表示,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材料的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大大得益于最近十年来球差校正技术和先进表征方法的飞速发展。“我们相信,在微观尺度上该二维材料中将有更多有趣和新颖的物理现象等待我们探索和发现。”王鹏说。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殿祥与蔡嵩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聂越峰、王鹏与潘晓晴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团队学术带头人潘晓晴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Henry Samueli 讲席教授兼南京大学客座教授。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故的闵乃本院士对量子材料微结构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2016年,该中心正式启动,旨在量子材料的微结构与物性方面的研究和面向新一代功能材料和器件的探索和开发。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1835256040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