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贸易预警 >> 预警工作 >>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
详细内容

中美经贸摩擦一周年

时间:2019-05-20  【转载】   来自于:观察者网

当地时间5月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从刘鹤副总理磋商结束后的采访中可知,中美双方还是期望达成一致的,尽管暂时有些阻力和干扰,但下一轮仍将继续推动中美磋商。

历经11轮谈判,未来中美经贸要走向何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5月10日的系列讲座中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解答中美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近的事件,大家都知道,我个人非常意外,其他媒体朋友及一些政府官员、学者也都很意外。中美两国谈判之间的细节,很多我都不了解,所以,今天讲的是偏学术理论的分析。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沿革

1.从意识形态导向到实用主义导向

从70年的视角来看,尤其是从1949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是基于意识形态,而不是实用主义。这个前提的铺垫是美国对苏联的认识。

1949年之前,美国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和中国的关系算是比较好的,但1949年之后出现了比较激烈的政治意识形态斗争,形成了长时间的中美关系的断裂。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在中美之间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基础,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恢复接触。

至2016年,期间中美关系基本上是搁置意识形态差异,转为实用主义合作。最开始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冷战威胁,但后来经济、文化各方面慢慢合作,基于共同利益的诉求,形成了基于实用主义状态的合作。

2017年又发生了一个转折,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这个转折其实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但从2017年来看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共同利益基础削弱,或者美国愿意和中国合作的基础削弱了。

对共同利益认识发生变化的同时,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开始体现出来,或者说,利益共识在削弱,意识形态分歧在加强——倒不是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差异,这不完全是政治上意识形态的差异,更多的是制度差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中美两国之间的大国竞争、权力差异。去年我们去美国时,美国一些搞政治的专家说中美贸易冲突,不是什么贸易问题,就是权力斗争。这种认识现在在美国确实越来越强。

总之,至少在美国看来,现在共同利益基础越来越薄弱,权力之争和道路之争越来越明显,而且权力之争和道路之争是同时存在的。

2.经贸问题在中美关系中越发重要

另一个视角,1979年之前,中美之间基本没有经贸关系,虽然1972年开始恢复交往,但贸易上美国并没有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系的恢复。真正意义上的恢复是从1979年开始,1979年至1989年被视作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得益于冷战延续,苏联的威胁让双方有共同的认识。

经贸问题其实不是太重要的问题,或者说贸易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一部分。1990-1993年出现了一些情况变化,人权问题一度成为焦点,但这时间很短暂——这也是我为什么讲美国人总体来说是比较注重实用主义的国家,这种比较虚的问题,他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1994年-2001年,美国把重心放在所谓的中国入世谈判上。美国认为,中国市场开放水平不够高,尤其按WTO标准来说,中国市场不够开放,所以美国逐渐形成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让中国打开市场。中国入世谈判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商界欢欣鼓舞,他们看到13亿人的大市场要向美国开放,觉得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为美国商界赢得了非常好的协议。

特朗普今天说克林顿特别蠢,当时入世谈判让中国人给欺骗了,这么轻易就让中国加入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时的谈判是很艰苦的,我们当时做出那么大的承诺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从美国角度来说,已经非常非常满意,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过他们的预期,尤其是从出口的角度。

从2002年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尤其是2006年入世承诺执行完毕前后,美国对华贸易的焦点又发生变化。美国原来以为,只要中国开放市场,美国商品可以凭借竞争力,向中国大量出口。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预料,实际情况是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不断扩大。

3.特朗普政府对华外交基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

从美国增加出口角度来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能做的都做了。奥巴马时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越来越频繁。

奥巴马时期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制度竞争开始出现。按民主党人自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拉拢美国的盟友建章立制,形成一个外围的包围圈,以对中国形成压力,迫使中国慢慢接受。可以说,这做法还比较“文明”、“绅士”。而2017年以后,换了一个人、一种风格,从“绅士”换成了“流氓”。

特朗普政府的观点是,过去这种温文尔雅的绅士方式对中国没有用,搞什么多边制度、TPP合围,效果太慢。而且他认为,这种制度在约束别人的同时也约束了自己,这是特朗普所不喜欢的。所以,发生了一些变化。

目前来看,模式之争和利益之争都有。这个利益不单纯是利益分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按现在快速增长的势头,会不会赶超美国的问题。以前也有人说过,一个衰落的霸权更危险,更不好打交道,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

二、一年来中美经贸摩擦回顾

2016年底,特朗普上台,这本身是个意外。特朗普上台之后,我们也做过一些分析,预料到中美关系会恶化,这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到底会恶化到什么程度,美国会走多远,坦白讲,超出我的预期。

我自己回头看,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想到美国人会变得这么“流氓”。其实我们也不是没关注301措施,这制度一直都在,美国也相当长时间没有用了;只是当时对总统的自由裁量权到底有多大,有一些低估。

不管怎么样,结果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从2018年3月份开始,到6月份,这段时间是心理上的较量,因为关税并没有真正落地——或者说,大家都怀疑这个关税会不会真的落地。

2017年,美国总统上任第一年内实现中美高层首次互访,如果以这互访作为衡量指标,这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到2018年,情况就急转直下。现在回头看,我个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特朗普政府2017年的政策重心还是减税、医改等问题,贸易并不在他最主要的议程上。当然,还有一点,美国政府的强硬派对于中美双边磋商所达成的结果并不满意。

1.特朗普更在意减少中国出口,而不是扩大中国进口

2017年,我们最主要的承诺是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后来和美国专家交流的时候,也谈到了现在还想用这种方式缓解中美关系。其实这里已经走错了方向,因为特朗普其实并不在意这个,他更在意的,首先是被中国进口冲击的行业,他想要做的是减少中国的出口,而不是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对任何政府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看,这个阶段,从我们这边来总结,就是想通过一种强硬的回击,让美国认识到,我不是不敢反击的。但看效果,坦白说不太好,因为特朗普不在乎——也许觉得中国的反击力度有限,或者觉得美国给中国造成的打击比中国给美国的打击更大,觉得是美国赢了。

从绝对规模来看,这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至少从二战以后,虽然也有彼此加关税的情况,但大部分都是有根据的,比如根据反倾销调查、根据反补贴调查加关税,但这次严格说来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美国肯定没有,中国有没有呢?可以讨论。

经常有人问,贸易战到底影响有多大?真不知道,都没经验。因为经济学、社会科学都是经验哲学,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从贸易政策来讲,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试验”,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后果。

到了12月底,习主席和特朗普会晤,达成共识,停止加升新的关税,又要开始新的谈判。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双方要开始谈判?如果能有变化影响贸易摩擦的进程,就是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

贸易战的影响,大家都不太确定,只能看结果。看2018年第四季度情况,不管是不是直接由于贸易战的因素,从实际结果来看,中美两国经济都不太好。美国股市本来“噌噌噌”往上涨,特朗普天天发推特;后来又“嗖嗖嗖”往下猛降,差不多降了20%,回到了2018年年初的状态,他就不提了。所以,这种必要性、紧迫性出现了,双方就愿意坐下来谈一谈。但坐下来谈不意味着就降低标准,实际谈判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最近第11轮不欢而散。有一度大家都很乐观,说大概率能达成协议,我现在再也不敢说百分之百。

纳斯达克指数行情

涉及到谈判内容,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包括中国扩大从美国的采购、强制技术转让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服务业的开放、非关税壁垒等等。根据美方披露的谈判内容,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接受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这段时间,我们也已开始对一些国内政策和法律进行调整,开始解决双方——或说美方——关注的问题。比如《外商投资法》关于强制技术转让已经做了新的规定。

《外商投资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立法过程最快的法律之一,三个月就形成了一个立法,而且是人大立法,还不是人大常委会立法,这么高的效率是罕见的。包括知识产权,本来一些地方已经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现在最高法也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已在为谈判做铺垫。

可以讲,大部分内容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执行过程存在问题。

2.中美贸易问题其实是执行端的问题,而不是针对美方设立的针对性政策

中美很多贸易问题,其实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故意想要为难限制外资企业。

如果要说市场准入问题,那我们是对外资企业有一些限制;但所谓营商环境、执行政策问题,大部分都不是故意设计的,主要是我们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的问题。美方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确实也是一个新增的外来压力,可以给我们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对华301措施

美国这次之所以用301措施而没有用WTO或其他措施,最主要原因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301措施很有效,而这效果建立在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基础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或者说美国有着市场优势。但这次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因为不是关于出口的问题,而是关于所谓的知识产权、创新政策等问题。当然,最后采取的措施是关税。

为什么强调所谓的知识产权、技术许可等问题?对美国来说,更焦虑更担心的是中国的技术追赶。美国已把技术当成最大的武器,它知道美国对中国加关税,中国还可以反制,而且加关税对自己也有损伤,它自己是清楚的。它想封闭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的技术向中国的外溢,这是现在谈判里美国最核心的目的之一。所以,从未来的情况来说,在技术上我们不得不更多地自力更生,这已经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1.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中国占了美国便宜吗?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对美国有大量的顺差。现在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逆差为什么这么大?有很多解释,我自己认为有一个角度可能大家观察得不是特别多。

贸易,我们经常强调的是比较优势,而美国现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服务业——美国的经济结构里80%都是服务业,制造业也就10%。但服务业有个问题,由于一些技术可行性上的限制,很多服务没办法直接跨境出口。也就是说,美国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无法转化成它的出口。这是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企业2015年在中国当地销售达5000亿美元。如果加上美国直接向中国的出口,是美国占优势。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还很少,时间还很短,尤其我们对美投资里大概1/3是房地产,是一种资产性投资,没有销售。因此,单纯讲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是很不全面的。

货物贸易逆差扩大确实是个客观的事实。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货物贸易逆差并持续扩大?其实之前美国的顺差也不大,但一直没有出现过逆差,第一次逆差应是从1971年开始,当时发生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紧接着发生了美元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构建了石油美元体系。

石油美元体系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不需要黄金做准备金了,美元变成硬通货,所以,美国开始有能力承担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它印钞票就行了;第二个影响是,因为美元成为硬通货,美国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方便,拿着美元去就行了,外汇都不用换,不像以前得用黄金作抵押。

这两个变化也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一是从美国国内承受能力来看,二是美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导致产能转移,产能转移导致出口的减少,进口的增加。

美国拥有多数股权(50%以上)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当地的销售额达6万多亿美元,而反过来,外国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为4万多亿,顺差2万亿美元。美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不再是美国生产对外出口,而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果非要说谁占了便宜,谁吃亏,美国企业觉得没有吃亏,美国也没有吃亏。

2.美国制裁中国是因为中国违反了WTO规则吗?

特朗普说,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加入WTO太容易了,且中国没有遵守WTO规则。

从规则角度来看,中国入市承诺是非常非常有雄心壮志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回头说2000年入世门槛太低了,这是以现在的标准来判断。那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差不多1000美元,远远落后于巴西、阿根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但我们的关税比他们高多了。按照WTO的约束关税,我们大概在10%,印度在WTO里是最牛的,约束关税48%——它已经进去了,就是不降,美国拿它没办法。此外,阿根廷、巴西在13%以上,韩国在13.5%。所以,绝对不能说中国的入世水平低。

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主要指责不归WTO管,它其实是超越WTO,是自己泛化的理解。美国说中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精神,那你说WTO是不是遵循了市场经济的精神?笼统来说,可以这么说,但WTO文本里找不到market economy这个词。看各项报告,其实美国自己都承认,中国现在的政策并没有违反WTO规则,但它说中国违反了WTO的精神。

3.美国对WTO的颠覆式改革

WTO改革,是最近炒得很热的问题。现在美国政府对WTO的改革是一种颠覆式的改革。严格说来,不能叫改革。按我自己的理解,不该叫Reform,而应叫Return,复辟,回到20世纪80年代关贸总协定时期。

关贸总协定有个特点:没有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败诉的一方可以阻挠法官的裁决——法官说你输了,然后输的那个人说“你说的不对”,直接否定法官的裁决——可见这个法院多么无力。

现在美国想要回到那个时期,因为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己的实力迫使他人执行裁决,接受自己的一些要求。特朗普认为美国要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不需要上诉机构,所以,他想废了,无所谓。

美国认为所谓的多边主义谈判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美国的实力优势,实际也是这样的。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滥用WTO的差别待遇,它现在主张要重新分类,打破以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分法;此外还要把发展中国家再分成几大类,不同国家应有不同的要求。

美国认为中国非市场导向政策,是现有WTO体制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制定新的规则,约束这种特色带给中国的竞争优势。他想约束别人,却不想自己被约束。那他的信誉来自哪里?别人为什么要接受他的约束?这就很麻烦了,基本上是流氓做法。

4.美国对华政策也是由于美国的国内政治动因和特朗普个人风格

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大家已经见识得很清楚。我个人认为,特朗普形成这样的风格,和他是个房地产商有关系。

房地产行业全球化色彩很淡、所以特朗普对全球化没什么概念,包括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概念,他也不太懂。而房地产行业和钢铁、铝这些建材行业关系比较密切,所以特朗普肯定有一些建材行业的朋友,包括他曾想让美国钢铁公司的老总当SDR,而莱特希泽、罗斯也都来自钢铁行业。特朗普和他们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他比较同情他们——看他们在泥潭里挣扎,然而越挣扎越落后,因为那是无法挽救的行业。

我自己认为,特朗普如今形成的贸易保护色彩和其个人经历有关系。当然,也有个人风格影响,偏执也好,自恋也罢,都有关系。

另外,美国国内政治也发生了变化。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全球化、市场化导致的结果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衡。当然,也有国内政治理念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等基础层面,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做得更差一些,这是特朗普之所以能上台、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5.美国对接触政策的效果比较失望

去年我们去美国,感受很深刻。美国学界和政府的共识非常强烈,他们认为所谓的接触政策并没有推动中国向他们希望的方向改变,甚至有一些对中国还比较友好的人都痛心疾首,感慨中国怎么变成这样了——其实我们也没觉得怎么样。

总体来看,中国发展太快了,中国改革开放太慢了,同时对美国构成实力和模式上的挑战。这两个东西一起发生,为此他们有一些人焦虑,有一些人失望,有一些人恐惧,各种情绪。

至于到底该怎么办?分歧还比较大。我自己总结,大概有三派:

第一派是主张和中国脱钩,即中美脱钩。我们过去是一对,现在分手。这想法偏理想主义一些。

第二派是主流派,希望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要求,融入美国的体系。这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内的主流,同时他们都不接受中国现在的模式。

第三派主张开打,而且有点急,认为要打就现在赶紧打,再不打就来不及了。像纳瓦罗、蓬佩奥这些人,在美国,尤其是美国政府内部,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形势确实比较严峻。

6.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目的,是削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经济上来看,特朗普政府有他自己的目的,包括恢复美国的一些传统制造业、重建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而美国企业想要扩大在中国的市场竞争,这点其实特朗普是不太在乎的。

为什么特朗普老说美国让中国占了便宜,说当时美国不让中国加入WTO,中国就无法融入全球价值链?因为他现在想要重塑全球价值链,让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美资企业离开中国,回美国最好,去越南也行。特朗普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者,甚至也有一些美国专家说,他也是种族主义者。

四、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和宏观影响

有没有什么因素能够遏制特朗普想打贸易战的想法?去年有两点,一是中期选举结果对他并不是很有力,民主党主导了众议院;二是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和股市的下滑。

但这两个负面因素目前来看已慢慢消失了:一是通俄门调查居然没结果,我们很惊讶,美国也很惊讶,调查这么半天居然没有证据;二是经济形势居然又好了。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等很多指标反映出来美国经济见底,今年一季度的形势很好,季度增长率3.2%,失业率再创新低。

从中国角度来看,我也提不出什么建议来。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采取了非常多的有效、有力措施,不管是和特朗普谈判,还是加快国内改革开放、加快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开放,可以做的差不多都做了。

现在有一些人比较担心,美国会构建一个所谓的“对华保卫圈”,孤立中国。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只要中国不想跟别国隔绝,中国就不会被隔绝,美国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道德力量。

有很多对中国比较友好的美国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有的甚至说,“你们也别跟特朗普谈了,不要理他,你们该干嘛干嘛。”要我们完全不理他,这也不太现实,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确实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有很大的回旋空间。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18352560405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